“one night in Beijing,我留下许多情,不敢在午夜问路,怕走到了百花深处。”
这是许多人都熟悉的旋律,也让许多人知道了在北京还有这么一个极富风雅的地名——百花深处。
美丽的事物总是逃不过作家的笔:
老舍先生曾这样描写百花深处——胡同是狭而长的。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。南墙少见日光,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,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迹。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,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。
顾城还曾为百花深处赋诗一首——百花深处好,世人皆不晓。小院半壁阴,老庙三尺草。秋风未曾忘,又将落叶扫。此处胜桃源,只是人将老。
它还会成为导演镜头下的主角:
陈凯歌曾拍过短片《百花深处》,它虽然只是《十分钟年华老去》中的一个片断,但却讲述了一个让所有老北京人都感同身受的故事。
而这条有着如此风雅名字的胡同就坐落在北京西城区护国寺附近。

有描写说:春夏两季,香随风来,菊黄之秋,梅花映雪之日,也别具风光,可谓四时得宜。
当时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游赏,令人流连忘返。就这样,张氏夫妇的这座花园被称为“百花深处”,在坊间传颂,在京城颇有名气。
但随着张氏夫妇相继去世,这座西黄城根下的百花园也逐渐荒芜。到了清代花园荒废,渐成街巷,乾隆年间称花局胡同,是当时种植花卉的场所。光绪年间称百花深处胡同。民国后简称“百花深处”。1965年,护国寺后庙并入。
到了现代,百花深处胡同成了中国摇滚乐与先锋电影从业者的聚集地,大名鼎鼎的百花录音棚就坐落于此。唐朝的《唐朝》、张楚的《姐姐》、何勇的《垃圾场》、陈升的《北京一夜》,以及更多的摇滚乐手专辑和小样均出自于此。
时代飞速变迁,百花深处早已没了百花盛开的怡人景象,除了名字,这里已与其他胡同别无二致。只是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美丽故事,令人回味。